作者:潘建伦 2018年7月31日
记得上中学时,读社会发展简史,其中有一段印象深刻,讲的是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的一些经营牛奶的资本家们为了维持牛奶价格,宁可把大量的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里,也不留给那些饥饿的穷人们喝,甚至于低价都不愿意卖给穷人,要知道,这课本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课本,其时,咱们城里能喝到牛奶的就不多,更何况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所以,当时的课本将美国等资本主义的这一行为描述为“万恶的资本主义”。不过不管怎么说,在今天看来,这倒牛奶还相对好理解一些,毕竟这牛奶是有个保质期,送给穷人喝或者低价卖恐怕也都是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期,类似这样事件却是多得很,在当时,美国的很多农场主甚至还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据说,仅仅是1933年的那一年,就有六百多万头猪被活活扔进河里淹死,您说,这活猪别说是穷人需要,就是有钱人也要吃猪肉啊,不仅如此,还有种植棉花得资本家将5万多亩棉花点火烧光;而同样在欧洲的英国、在法国以及荷兰,一些资本家将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也都是被倒进大海,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资本家钱太多了?脑子都集体进水了?显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没别的,老潘我的理解就是,都是资本惹的祸,因为当某一个市场很赚钱的时候,大量的资本就是流向这个市场,可是,一方面,过多的资本又使得该市场生产出来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供大于求,另一方面,由于其时整体经济萧条,人们节衣缩食,压缩消费,这又使得该市场又进一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而资本家常常是为了维持牛奶或某一类商品的价格稳定,保证自己的长期利益,保护真实有效客户的利益,保护这一市场或商品品牌的更长期稳定性,所以选择倒掉牛奶、把活猪丢到河里、把棉花烧光,把鱼和咖啡豆扔到大海里,等等等等,说到底,其实也都是源于资本家自己的利益。当然,老潘这样来解读或许还是简单了些,或许看看今天在奢侈品市场发生的一件新闻,您不定就更能理解这“暴殄天物”的资本家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隶属于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旗下的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在2018财年共销毁了价值超过28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54亿元)的库存,包括衣服、饰品和香水等(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而据说,英国泰晤士报做了一个统计,巴宝莉在过去五年间销毁掉其生产的诸如成衣、饰品和香水等的商品总价值甚至超过了9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8亿元),乖乖隆迪隆,如此“奢侈之举”对那些买不起这些奢侈品牌用品的人来说或许会心疼可惜到要痛苦流涕了,而对于那些环保人士来说,只怕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在我看来,这和上面老潘我提到的”大萧条“时期美国资本家”倒牛奶“现象多少还是有些相同的,巴宝莉(Burberry)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库存,无疑是生产过剩,也是该市场或者更具象的说是巴宝莉(Burberry)这个品牌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他们宁可将这些没卖完的库存一把火烧掉也不低价销售显然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更长期的利益,否则,后面推出的新品怎么办?那些花高价买了巴宝莉产品的无数客户情何以堪?
或许,媒体爆出巴宝莉(Burberry)烧掉8亿元的库存这件事只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的”冰山一角“,其它奢侈品牌就没有这样举措?自然,更多人会选择相信,资本家是只会顾着自己的利益的,至于其它,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想就怎么想;然而,据说这些奢侈品牌销毁卖不动的库存商品还有其它不为人知的原因;据英国零售业媒体”Retail Gazette的“报道中称,巴宝莉(Burberry)此举也有可能是为公司自身的业绩而为——因为如果商品被销毁的话,那么巴宝莉就可以得到那些尚未使用的进口商品的退税。Retail Gazette援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称,“如果尚未使用的进口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出口或者被销毁,那么可以退还因进口而产生的99%的关税、税款等费用。”是不是真是如此,我们一般消费者还真的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我们还是好理解的,那就是,只有销毁掉这些卖不动的库存,市场才不会出现更多的低价的有折扣的巴宝莉产品了,试想,且不说保值,哪个奢侈品牌愿意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给人廉价且不值钱的形象呢?毕竟,一个经常打折扣的品牌,会使得那些全价销售的门店生意变得更冷清,对吧?
当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出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倒牛奶也好,烧掉库存也罢,这在资本家看来就是必然的选择了,或许是浪费,是暴殄天物,但这本就是市场经济下资本的本来面目,在老潘我看来,譬如时下很多城市出现的大量的并没有实际投入使用的所谓的共享单车,这不也是生产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而资本在里面激烈争夺市场的结果?或许再放到咱们典当行业当下的发展现状来说,大量的资本进入到金融行业,加上互联网概念的助推,几乎可以说是全民金融,在很多资本看来,金融市场似乎遍地黄金,可是,经济大环境红火之时倒是彼此都相安无事,可当大环境变了,真实有效的需求自然也是变少了,金融竞争过度,服务过剩,需求不足,最终拼的也就是能是实力和手段了,真的可以做到优存劣汰?只怕不尽然,不过,人家奢侈品牌厂家倒是还可以烧掉库存来保护自己和客户的利益,可众多的金融企业怎么办呢?
上面两张图就是武汉和杭州出现的巨量的共享单车存放点,想想,这些单车有多少真正发挥了”共享“的作用呢?
上图为过去一年新增及消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数,图片来自”券商中国“。
上图为7月份全国出现的不同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图片来自”券商中国“
话说回来,奢侈品牌对于他们自己过剩的库存从来都是一件让他们头疼伤脑筋的事情,据说,为了防止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被廉价出售,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旗下的l卡地亚、万宝龙等知名品牌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就回购了价值4.8亿欧元(约38.2亿元)的手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BBC援引分析师的话说,这些被历峰集团回购的手表部分将被回收,但也有一部分将被直接丢掉。真不知道买到这些品牌的手表的人会作何感想?
会不会也会来一句:“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呵呵!
上图为历峰集团(Richemont Group)旗下的奢侈品牌
一天一点资讯,一天一点感悟,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小班小课,一期一会,第52期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现在已开始接受预定,开班开课日期拟定在8月15日至19日(8月14日报到),老潘我在武汉欢迎您的垂询和预定;无论如何,老潘我始终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无论您是不是典当专业人,培训学习固然是终身的,但培训学习的方式方法却还是有讲究的,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用典当专业角度,用典当思维方式,把各类知识点打通,更全面系统化的将贵金属、珠宝玉石、名表及奢侈品等品类的典当鉴定与评估知识和技能一次学完到哪里去找都不会有,我不能说是最好,可说这是最合适的应该是没问题的,您说呢?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我进步!跟着我们的老潘一起终身学习吧!
老潘的手机号: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欢迎您添加并推介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分享和传播老潘更多的典当专业文章和资讯哦!
附今日上午国际贵金属实时交易行情及典当价格参考表:
附潘建伦典当工作室第52期私塾班课程招生广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