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公众号 作者:潘建伦 2018年9月1日
昨天,老潘以“透过昆山“砍人反被杀事件”的报道,全国典当行业要谨防典当被无辜“污名化”为题的文章在咱们典当行业内引起很大的反响,而随着媒体对该事件进一步的跟踪调查,确实印证了老潘昨天在文章中的判断,事件中的死者及所谓的“昆山龙哥”所开设的“典当行”确实是应该打上引号,经媒体证实,这家所谓的“聚业典当行”完全就是一家无证无照的非法经营的“典当行”,老潘今天也看了多家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表述刘海龙这“聚业典当”时部分媒体已将“典当行”这三个字打上了引号,有的也特别说明了刘海龙这家典当行没有取得商务部和公安部颁发的《典当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属于违法违规经营,还有自媒体说该“典当行”招牌已经拆除。然,在我看来,作为媒体,尤其是权威媒体,在表述未经核实的信息时都应该打引号或者予以说明,可惜,在过往,譬如去年杭州保姆纵火案的新闻,诸多媒体在新闻表述中对保姆偷盗业主家的名表到一家典当行去典当这一行为时,都没有说明那家典当行是一家非正规合法的典当行,如果追溯过往很多涉案新闻事件中所提到的“典当行”,其实经我们当地的正规典当行核实,也多是“李鬼”;虽然老潘我相信媒体记者们并非有意,然而,未经调查核实就把典当这顶比较吸引眼球的帽子到处瞎戴,其结果自然就是全国众多正规的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典当行来“背黑锅”了,显然,这无辜的被“污名化”对一个行业的影响或许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明显的负面影响,但久而久之,社会民众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典当行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要知道,本来一些人就对典当这行当持有“傲慢与偏见”,如此一来,岂不更是“雪上加霜”?
”砍人反被杀“新闻事件报道中所提到的”典当行“
“污名化”某一个行业或者职业这样的事情一直都有,很多时候,这都和媒体的舆论导向、市场的监管以及行业自律都有直接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不同以往纸媒时代,一件件新闻事件的传播往往相互摘抄,而真正深入事件一线进行深度调查记者越来越少,什么原因呢?因为深入事件一线去做深入调查不仅辛苦,而且成本高,有些新闻事件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就都会产生偏差,继而,轻则误导舆论,重则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老潘我今天不是在这来谈新闻学,更不是要当老愤青,而是就这一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典当的无辜”躺枪“而被”污名化“,确实值得我们全国典当人去做一些反思,要知道,民间有句俗语,”拿筷子往他碗里夹肉九次他不记得,拿筷子打他一次他却记恨一生“。老潘我觉得,不敢说所有的典当行都一定是规规矩矩的,也不敢说典当在民间金融市场真的有多么重要,但典当作为一个最古老的行业,最早的金融贷款形式,在其过往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它在满足中下层社会民众或天灾人祸、或人情世故,或创业投资时的临时应急资金周转绝对发挥了很大作用,只是,之所以典当常常被无辜”污名化“,除了新闻媒体的专业度和导向性问题外,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等问题外,我想大约也还有这亦真亦假亦善亦恶亦美亦丑的人性之故吧!您觉得呢?
一天一点资讯,一天一点感悟,感谢您关注“中国第一家典当私塾”——潘建伦典当工作室;小班小课,一期一会,老潘我的第53期民品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实操技术培训学习小班课程拟计划于9月12日至16日开班开课(9月11日报到),目前正在招生中,如果您有时间有兴趣与老潘一起体验全国“独一无二”的私属式典当鉴定与评估专业培训学习效果,老潘在武汉欢迎您的垂询和预定!无论如何,老潘我始终认为,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不断学习和提高的人来说,无论您是不是典当专业人,培训学习固然是终身的,但培训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方法却还是有讲究的,在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用典当专业角度,用典当思维方式,把各类知识点打通,更全面系统化的将贵金属、珠宝玉石、名表及奢侈品等品类的典当鉴定与评估知识和技能一次学完到哪里去找都不会有,我不能说是最好,可说这是最合适的应该是没问题的,您说呢?
我学习,我收获,我快乐!我进步!跟着我们的老潘一起终身学习吧!
老潘的手机号:13720340206
老潘的微信:panjianlunsir
老潘的QQ:602372611
附今日贵金属实时交易行情及典当价格参考表: